偏光片行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栏目: 安博电竞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 2024-06-08 浏览量: 2767

  偏光片行业发展的机遇分析一、偏光片行业发展的机遇1、产业政策支持偏光片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偏光片作为液晶面板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十三五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规划》《广东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制造业高水平发展十四五规划》均把发展新型显示器件放到重要位置,明确重点研制新型显示及其材料,突破制备、评价、应用等核心关键技术。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21月发布了《关于2021-2030年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21]19号),规定在2021至2030年12月31日,继续实施新型显示器件的关键原材料、零配件、生产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够满足需求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征进口关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偏光片主要原材料进口享受免缴关税的优惠政策。在政府有关政策的全力支持下,偏光片国内市场规模将日益扩大,为国内面板和偏光片生产企业提高竞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发展机遇。2、国内下游液晶面板行业产能持续扩张,偏光片需求保持快速增偏光片是下游液晶显示面板生产所需的关键原材料,其供求与下游液晶显示面板产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液晶显示面板大多数都用在液晶电视、手机、电脑等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以及工控仪表、车载显示屏等产品。随着下游各类新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率的提升,下游终端产品的强劲需求带动面板的需求持续上涨。全球液晶面板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境内LCD产能占比持续攀升。一直以来,显示面板厂商的偏光片原材料主要向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采购为主,随着液晶显示面板产业链向中国境内转移,显示面板厂商向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采购偏光片面临着成本高、交期长的问题,亟需国内偏光片替代进口产品。中国境内偏光片厂商可就近为显示面板厂商提供服务,且交期短、成本低,随着高端产品技术能力的提升,产品进口替代优势显著。二、中国偏光片行业工作原理偏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LCD模组中有两张偏光片分别贴附于玻璃基板两侧,下偏光片用于将背光源产生的光束转换为偏振光,上偏光片用于解析经液晶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从而显示出画面。LCD模组的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少了任何一张偏光片,LCD模组都不能显示图像。偏光片的工艺原理主要是将TAC膜与PVA膜复合后形成偏光膜,再将偏光膜与压敏胶贴合在一起收卷形成卷状偏光板,最后对固化好的偏光板进行裁切、磨边、清洁形成偏光片。由于PVA膜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容易破损且良率低,因此越大尺寸的偏光片对工艺要求难度越高。偏光片产线通常分为前端与后端工艺产线,前端工艺产线主要完成核心膜材的压合,生产中对工艺参数要求比较高,是偏光片生产的核心部分,具备一定的壁垒。偏光片的生产流程包括前端工程和后端工程两部分,其中前端工程是核心环节,最重要的包含延伸、涂层/层压;后端工程主要是对前端工程产出的偏光片卷材进行裁切加工,形成偏光片成品。三、中国偏光片行业发展历史1970-1990年期间:显示技术从原创地欧美地区转移到日本,并在日本实现了产业化,日本成为全世界平板显示产业制造中心。早期产品多用于手表、计算器等低档TN-LCD上,随后逐渐扩展至笔记本电脑、文字处理器等中档STN-LCD上。2000年之前,偏光片市场基本由日本企业垄断。20世纪90年代中期:显示面板生产线开始从日本大规模转移到韩国和中国台湾。1999月,中国台湾第一家偏光片厂商力特光电投产,但技术仍然来自日本。2000月,LG化学实现量产,韩国公司开始进入偏光片市场。我国第一条偏光片产线从美国引进的,早期产品主要是TN/STN-LCD用偏光片。TFT-LCD用偏光片的生产是从2010年起步,基本的产品是小尺寸用偏光片。我国首条TFT-LCD大尺寸偏光片产线线世纪初期:中国加入WTO以后,全球显示产业再次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并呈现加速态势。受益于我国政府十二五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规划的政策支持,我国显示产业在此期间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四、中国偏光片行业关键材料偏光片中起偏振作用的核心膜材是PVA膜。PVA膜经染色后吸附具有二向吸收功能的碘分子,通过拉伸使碘分子在PVA膜上有序排列,形成具有均匀二向吸收性能的偏光膜,其透过轴与拉伸的方向垂直。在偏光片中,由PVA膜制成的偏光层易吸水、褪色而丧失偏光性能,在PVA膜的两侧分别采取了一层光性均匀性、透明性良好的TAC(三醋酸纤维素酯)膜能隔绝水分和空气,保护偏光层。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画面真实再现,防止和避免内部或外部杂光的干扰,提高显示器的分辨率,往往在光板TAC膜上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表面处理。光板TAC膜是指未进行任何表面处理的TAC基膜,应用于偏光片领TAC膜涉及4种规格(厚度):40μm、50μm、57μm、80μm。其中,80μm的为主流产品。经过表面处理的TAC膜包括防眩(AG)、防眩+低反射(AG+LR)、透明硬化+低反射(CHC+LR)、透明硬化(CHC)、防反射(AR)。彩色滤光片的结构包括玻璃基板、黑色矩阵、彩色层、保护膜及ITO导电膜。彩色滤光片的R、G、B三基色按一定图案排列,并与TFT基板的TFT子像素一一对应。背光源发出的白光经过滤光后变成相应的色光。通过TFT阵列调节加在各个子像素的电压值,改变各色光的透射强度,不同强度的RGB色光混合在一起,实现彩色显示。彩色滤光片的制作流程与工艺是在透明玻璃基板上制作防反射的遮光层黑色矩阵,再依序制作具有透明性红、绿、蓝三原色的彩色滤光膜层,然后在滤光膜上涂布一层平滑的保护层,最后溅射上透明的ITO导电膜。彩色滤光片制作的核心工艺是彩色滤光膜的制备。目前,彩色滤光膜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颜料分散法、染色法、印刷法和电沉积法,近年来日本出现了喷墨印刷法。对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基板玻璃,其性质和质量发展要求很严格,随着消费大众对显示屏的显示质量发展要求慢慢的升高,相应的增加面板厂商的制备工艺难度,还有小于1mm超薄基板玻璃的生产、运输和后加工,这一系列过程都对基板玻璃的理化性质和质量提出很严格的要求。目前基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有浮法、流孔下引法和溢流法流孔下引法的玻璃成形时与金属滚轮非间接接触,使得玻璃双面质量不高,需要继续对玻璃进行抛光处理,增加了加工难度,所以并不适用于TFT-LCD面板产业。美国康宁公司的成形工艺是目前生产TFT-LCD用基板玻璃的主流工艺,溢流法成形时玻璃板表面仅与空气接触,形成自然表面,表观质量很高,但缺点是不易做高世代大尺寸基板玻璃,且产能小。日本旭硝子发展了浮法制造基板玻璃的技术,该法易于扩大基板玻璃面积,降低单位成本,但在锡槽成型时接触液态锡的一面需要抛光处理去除锡层。光模组按背光类型大致上可以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直下式不需要导光板,背光灯均匀分布于机身后盖上,屏幕亮度更均匀,对比度更好,漏光小,但背光灯和面板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直下式背光电视的机身 较厚。侧入式背光灯布设在两侧或底部,通过导光板将光线铺满屏幕, 可以让屏幕更薄,降低电视的厚度。背光模组包括增亮膜、扩散膜、 反射膜、导光板、光源等。 五、国内偏光片厂业绩稳增 偏光片是显示面板的重要组成原材料,其结构较为复杂、生产工艺流 程多,被誉为光学行业的芯片,占到液晶面板成本的10%左右。近年 来,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国内面板企业迅速崛起,中国大陆面板 产能逐年提高。据洛图科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 上半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商 以8400 万片出货量以及67%市占率称冠。 目前,国内面板厂商仍在持续新建产线扩充产能,预计国内LCD 产能占全球LCD 产能比例将逐步提升,LCD 面板产能大量向中国 大陆转移,将带来上游偏光片的更多国产化需求。 中国境内LCD 面板有效产能将从2020 年的1.38 亿平方米增加 至2024 年的2.15 亿平方米;相对应的偏光片需求将从3.04 方米增加至4.72亿平方米。而据Omdia 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 年国内偏 光片需求将达到3.8 亿,而国内偏光片产能不到2.5 亿,尚有 30%以上的供应缺口,本地化替代空间巨大。 六、中国主导偏光片行业下游市场,配套国产化机遇来临 面板产业经历了两轮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向中国全面主导的格局 迈进。面板产业最早是美国和德国在底层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上个世 纪90 年代由日本实现产业化,直到2004 年日本都在主导面板产业, 代表厂商有夏普、爱普生、日立、东芝、三菱、三洋和NEC。随着日 美贸易冲突加剧,韩国和中国台湾也在面板领域获得突破,开始主导 面板生产。韩国的代表企业有现代、三星、LG 集团,中国台湾的代表 企业为面板五虎(友达光电、奇美电子、广辉电子、中华映管、瀚宇 彩晶)。2012 年后中国大陆凭借价格上的优势不断扩产,最终于2017 超过韩国,全面主导了面板市场。国内的面板市场形成以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为主的双寡头格局。面 板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所以市场新的挑战者一般会选择在行业低 谷期布局更先进、成本更低的产线,并在行情恢复时抢占一定的市场 份额。21 世纪之初的日本企业在扩产的问题上犹豫不决,韩国企业趁 机大规模扩产,最终接替了日本的主导地位。2011 年后,京东方等企 业在高世代线上不断取得突破,并开始了大规模扩产,成为了全球面 板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京东方的成功激励了国内其他的面板厂商,中国台湾厂 商也开始在大陆成立合资公司,最终国内形成了以京东方、华星光电 为首的双寡头格局。国内面板厂商和相关产业链厂商在诸多方面具有 显著优势。 中国偏光片成本优势:中国人力成本显著低于日韩等国,因此在 生产和扩产中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人力成本优势。中国各类型原材料价格也 相比来说较低,也是一大成本优势。除此之外,国内面板厂商采购国内偏 光片,能够减免海外运输费用,减少相关成本。 中国偏光片产业集群优势:面板大多数都用在电视、手机、电脑、平 板等显示器制造,从全球来看,下游制造商主要位于中国大陆。面板 其实就是下游集成厂商的配套零部件,与厂商距离越近,供货速度越 快、成本越低。此外,距离近便于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方便各厂商紧 跟前沿技术。 中国偏光片国家政策支持:中国一直注重高科技行业的发展,近 几年中美关系恶化,中国开始意识到产业自主化的重要性,政府也推 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面板及相关材料行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全面主导LCD 面板生产,相关产业的成为趋势。目前, 中国正在相关制成原料领域替代日韩,而化学原料仍由日本主导。作 为国内偏光片主要供应商,公司在PVA 膜染色延伸、PVA 膜复合等 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打破了日韩企业的垄断,使得相关产业自主化程 度不断的提高。上游基膜厂商加大研发速度,以配套偏光片国产化进程。 为保障全产业链完整,国内偏光片的关键原材料PVA 膜、TAC 学)在广州的保护膜产线mm偏光片的 PMMA 基膜(PVA 保护膜、补偿膜)21 年通过客户验证开始量产; 皖维高新700 万平PVA 光学膜项目于21 年建成投产,且使用公司自 产聚乙烯醇为原料。除此之外,东材科技、洁美科技、龙华薄膜等在 保护膜、离型膜、亚克力膜方面也已经或即将规模性投产。偏光片上 下游的合作慢慢地增加,能更有效地加速其国产化进程。 七、中国偏光片行业生产流程 偏光片生产技术以 PVA 膜的拉伸工艺划分,有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干法拉伸工艺是指先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条件下,在惰性气体环境中 将PVA 膜拉伸到一定倍率,接着进行染色、固色、复合、干燥等制备 工艺;湿法拉伸工艺是指 PVA 膜先进行染色,然后在溶液中进行拉伸、 固色、复合、干燥的生产方法。目前,全球偏光片生产企业主要以湿 法拉伸技术为主。偏光片按起偏成分(PVA 膜染色成分)不同,分为 碘系和染料系两大类。碘系偏光片以碘分子作为起偏成分,该类偏光 片具备比较好的偏振度、透过率高,但碘分子在高温环境下易挥发,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