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天马A获26家机构调研:公司柔性AMOLED产品主要以LTPSAMOLED为主折叠、HTD产品目前慢慢的开始出货并有新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附调研问答)
深天马A11月30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3年11月27日接受26家机构调查与研究,机构类型为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11月27日,公司在厦门举办了全世界创新大会。在大会后,公司做了投资者交流,董事会秘书陈冰峡就公司发展近况做了介绍,随后公司董事长彭旭辉、董事会秘书陈冰峡、市场部高级总监刘庆全和投入资金的人进行了问答交流。
一、公司近况主要内容: 经历了过去一年多的起伏和下游市场波动,公司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形态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在包括手机和车载在内的公司核心业务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IT等关键增量市场的开拓也进展顺利,专业显示等利基市场则为公司持续贡献稳定利润。目前,手机、IT等消费品市场需求和价格都已看到了较为明确的回暖趋势,公司在LTPS手机、OLED手机等重点市场也在积极推动价格持续上涨修复。 在AMOLED手机业务上,公司运营管理的两条柔性AMOLED产线前三季度实现出货量同比增长300%以上,市占率国内第二。其中,武汉TM17产能保持高位,明年将进一步挑战新高;TM18持续快速上量。在高端产品的布局上,公司首款折叠、HTD产品已开始出货,明年上述技术将具备存在竞争力的产能并将逐步释放,公司的柔性AMOLED业务进入全面发力期,公司会努力抢抓市场需求和价格提升的机遇,不断精进产品技术与规格,实现OLED手机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在车载业务上,面对今年大幅度的下游汽车市场调整,公司继续保持了车载前装和车载仪表市场出货量全球第一(截至2023年H1),今年前三季度车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了10%,新获得的项目机会总额保持在高位,在核心海外市场上还创下新高,稳健应对了今年车载市场的波动,保持了领先的拿单能力和客户粘性。汽车行业有着极高的质量发展要求,在外部环境、产品迭代和复杂度增加等背景下,公司专注并一直在优化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模式,产品质量持续赢得了全球客户的高度认可。作为车载显示行业的领跑者,公司也在不断进行自我超越。目前,直供车厂的汽车电子业务今年有数个项目已正式出货,明年将会规模释放;重点发力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今年也已在头部客户实现份额快速提升,这些突破未来都将是车载业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驱动引擎。中长期,TM19、TM20以及两条LTPS产线,都将为车载业务保持全球优势地位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IT业务上,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开拓力度,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中高端IT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180%,平板产品市占全球领先,笔电的占比在一直在优化提升。明年TM19和TM20的首款IT产品亦将点亮、进入量产。 未来,随着上述产线产能的逐步释放,相信公司在IT业务板块打造的更为完善的技术组合和量产能力,将为公司打开庞大的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在极具潜力的新一代显示技术Micro-LED方面,公司已在高PPI、透明、曲面、窄边框、透明度可调等技术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具备了行业领先的技术能力。在本次创新大会上,公司也全球首发了高PPI玻璃基Micro-LED显示屏。公司在Micro-LED业务上已经和全球头部车企、国内顶尖PID终端厂商、头部消费品牌客户等展开创新项目合作。合资投建的Micro-LED产线年将实现首样点亮并具备批量出货能力。
答:在显示领域,随着国产资源的逐步成熟、稳定,目前LCD原材料和设备国产化率程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但AMOLED上游的核心原材料以及关键设备布局上,国产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显示产业链持续不断的发展以及AMOLED显示技术的日渐成熟,国产关键原材料、设备品质和能力的逐步的提升,AMOLED原材料和设备国产化率有望逐步提升。公司始终重视供应链安全,持续推进供应链的本地化、多元化采购,不断强化供应链的韧性。
答:显示领域下游应用场景众多,目前看在大尺寸应用领域、车载领域,Mini-LED的需求在加速。 从天马自己的业务看,Mini-LED背光技术目前主要使用在在车载显示领域,是车载显示的升级方案之一,能够与现有LCD主流量产技术形成搭配,很好的提升LCD的显示产品性能,公司已有技术方案实现了对海外车载大客户的出货,新项目在陆续量产推进中,市场需求也在加快提升。 从技术路径看,目前Mini-LED背光有白光(天马的G1和G2)和蓝光(天马的G3和G4)两种技术,而蓝光Mini-LED背光又分为PCB背板(G3)和玻璃基背板(G4)两种技术路径,公司均具备技术储备。现在车载市场领域,搭配PCB基的白光Mini-LED产品相对较多,PCB基的荧光膜蓝光Mini-LED有少量应用,但PCB基的量子点蓝光Mini-LED目前尚未有报道量产实绩,天马现已有跟客户在合作将PCB量子点蓝光Mini-LED商业化。 除此之外,公司已推出AM主动式驱动的玻璃基量子点Mini-LED技术,较传统PCB基方案,能在画质显示细腻程度、对比度、功耗等方面更具优势,且AM方式能控制光源连续发光,做到无屏闪,更加护眼。由于市场对高分区的高端显示产品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画质更优,且拥有精准调控优势的AMMini-LED背光技术现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在产品可靠性和成本等方面还需要持续优化,公司在有关技术开发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答:从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看,柔性AMOLED在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是必然趋势,其中随着折叠、LTPO等高端技术产能的释放,预计柔性高端产品的占比将呈增长趋势。目前,随着各品牌终端新机的陆续发布,能看到柔性AMOLED智能手机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明显,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数据,供应侧厂商稼动维持在高水位,四季度柔性OLED价格整体处于涨价趋势。 在智能手机面板市场逐步复苏向好的趋势下,公司将紧抓行业机遇,加快产能释放节奏更好地匹配需求,并不断技术创新,增加高规格产品的出货量,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保持良好的竞争力。
问:4、行业如在8.x代AMOLED上加大布局,是否会对第6代AMOLED产线、对行业格局有影响?
答:从目前市场已知的信息看,行业上8.x代AMOLED产线的目标市场更多还是聚焦在中尺寸的平板、笔电等IT类产品,IT等中尺寸产品向OLED技术过渡也需要一段时间,这些新线的产能释放速度、放量的规模、良率等短期内或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将对这些领域产品的供应格局、技术规格等有一定影响。预判对目前阶段G6AMOLED产线上主力生产的智能手机显示产品暂无明显影响,当然也能看到,车载领域中长期保持较好的增长,在G6AMOLED上也会有相关好的机遇可以把握。
答:目前,LTPS手机产品在LTPS业务中占主要份额,随公司LTPS多元化业务的推进,非手机类产品(车载、IT、工业品及其他)的比重也在提升中。今年前三季度,公司LTPS中高端IT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180%,LTPS车载产品出货同比增长近40%,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LTPS产线的多元化布局,不断的提高LTPS产线的灵活和弹性经营能力,更好地助力LTPS业务持续、稳健的发展。
答:Micro-LED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公司正在快速推进Micro-LED领域技术和工艺的开发,目前已在高PPI、透明、曲面、窄边框、透明度可调等技术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能力,并已和全球头部车企、国内顶尖PID终端厂商、头部消费品牌客户展开创新项目合作。公司已联合众多合作伙伴发起成立了Micro-LED生态联盟,并合资投建了从巨量转移到显示模组全制程Micro-LED产线,预计明年将具备批量出货能力。
问:7、请问公司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产品中,LTPS、LTPO驱动和折叠的产能的占比情况如何?
答:今年,公司柔性AMOLED产品主要以LTPSAMOLED为主,折叠、HTD产品目前慢慢的开始出货,并有新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明年,公司折叠、HTD等高技术规格产品将逐步起量。
答:Tandem是OLED显示技术的逐步发展,能实现更高亮度、更长寿命、更低功耗,更好的优化OLED性能。预计行业上,在车载、IT等下游市场会慢慢的多的看到有使用诉求,也有一定的可能将来在智能手机,特别是折叠屏手机上使用。目前公司已在进行Tandem技术开发中,已有技术储备。
答:公司TM18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建设,第一阶段已于去年点亮并实现首批产品交付,目前已近达产;第二阶段产能将于明年上半年开始慢慢地释放,第三阶段推进中。
答: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细分市场众多、产品技术类型多样,价格趋势会有差异。基于智能手机终端市场在逐步复苏,手机面板市场也在逐步向好中,随着新机的陆续发布、产能结构的一直在优化,目前能看到包括柔性AMOLED手机、LTPS手机等电子消费显示产品价格有持续上涨趋势。公司会充分的利用自身电子消费显示到专业显示的多元化、差异化的业务布局经验积累,持续强化自身核心能力建设,一直在优化产品结构,并发挥头部优势,主动采取更为积极的策略来推动价格的上涨。
答:AMOLED柔性手机显示领域,公司已实现国内品牌客户全覆盖,客户粘性慢慢地加强,同时产品规格提升趋势明显,已支持多个品牌客户旗舰、高端项目首发。公司会持续技术创新,加快高规格产品的释放。
答:公司下游市场最重要的包含智能手机、IT、智能穿戴等电子消费品领域以及车载、包含工业品、医疗等在内的专业显示领域。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电子消费品类营收占比超五成,车载、专业显示类占比约四成。 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细分市场众多,价格及毛利情况会有差异,消费电子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底部调整,目前正在慢慢地复苏中;专业显示产品周期较长,毛利率相较消费类显示更为稳定;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