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产业链全面梳理!
偏光片是用来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的光学膜材料。其原理是自然光在通过偏光片时,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垂直的光会被吸收,只剩下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透过,以此来实现对光束偏振方向的控制。
偏光片本质是一种复合膜,主要由TAC 膜、PVA 膜、保护膜、增量膜、压敏胶、相位差膜等复合而成,基本结构是两层TAC 膜夹一层拉伸后的PVA 膜。通过调整不同的膜材料构成能轻松实现偏光片的高耐性、厚度、特殊等不同的功能要求。这种多层膜材料复合的特点导致偏光片生产的工艺环节长、原材料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在原材料、胶水、贴合工艺等众多方面存在难点,很难提升良率。因此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偏光片的上游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以上,其中TAC 膜、PVA 膜分别占材料成本的56%和16%左右,是偏光片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PVA 膜起到偏振的作用,是偏光片的核心部分,决定了偏光片的偏光性能、透过率、色调等关键光学指标。TAC 膜一方面作为PVA 膜的支撑体,保证延伸的PVA 膜不会回缩,另一方面保护PVA 膜不受水汽、紫外线及其他外界物质的损害,保证偏光片的环境耐候性。
日本企业在TAC 膜、PVA 膜等关键原材料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别的地方企业与日本企业技术差距较大,因此偏光片企业对于TAC、PVA 膜的需求主要依赖日本企业的供应。据Trendbank 多个方面数据显示, TAC膜全球主要由日企厂商供应,日本富士写真和柯尼卡美能达两家日企全球市占率分别为47.2%和17.3%,两者占据全球TAC 膜市场约54.5%的份额,近年来TAC 膜有从日本向韩国、台湾地区甚至我国大陆转移的趋势;日本可乐丽占据PVA 膜的主要市场占有率,2017 年全球PVA 膜市场占比高达80%。
目前偏光片上游的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充分竞争,国内企业与日韩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方面的价格竞争比较公平;此外随着偏光片产业国产化落地,其群聚效应传导到了偏光片的上游,目前部分本土厂商已具备一定的原材料生产能力:东氟塑料、新纶科技、乐凯集团等公司开始投资TAC 膜,皖维高新已经实现了PVA 膜材料的量产。上游材料的国产化能大大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偏光片是显示面板产业链中的重要上游环节,是面板显示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偏光片成本占到液晶面板原材料总成本的10%左右。
在液晶中需要用两张线性偏光片。第一块偏光片将背光模组中的散射光变为线性偏振光,光经过液晶层扭转偏振方向,再通过第二块线性偏光片就可以使像素点产生有明有暗的效果;在OLED 中需要用一张圆偏光片,主要用来阻隔ITO 电极在强光下的反射光,由一块结合1/4 波片的偏光片组成。
根据IHS 的预计,2018 年的全球偏光片产能规模大约7.27 亿平米,整体产能扩张趋于平稳。未来五年内,偏光片市场供需均保持稳步增长,基本处于紧平衡状况。最近五年的glut 值分别为13%、10%、14%、15%、11%和7%,供需状况趋于紧张,未来两年有一定的概率会产生阶段性的需求缺口。
偏光片产业集中在日韩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目前韩国偏光片在地产能居全球第一,占比约为36%,主要企业包括住友化学在韩国的子公司东友精密化学、日东电工在韩国的子公司Koreno 公司,LG 化学以及三星SDI;日本排名第二,占比约占25%,主要企业包括日东电工、住友化学、三立子、宝莱等;台湾地区的产能近年来随着台湾面板产业发展停滞而逐年下滑,目前产能占比约为18%,主要企业包括奇美材料和明基材料,以及住友化学的台湾子公司住化电子等;我国大陆产能约占21%,主要企业包括LG 化学(南京)信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盛波光电、三利谱等。
偏光片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由于偏光片技术门槛高,市场主要被LG 化学、住友化学、日东电工等日韩大厂占据,此外台湾地区的奇美、明基、力特等偏光片企业也占据了一定份额。大陆有能力量产TFT-LCD 偏光片的企业目前仅有三利谱和深纺织两家,未来随着偏光片产线投资落地,大陆的偏光片企业的份额有望逐步提升。
由Digit imes 和IHS 的数据,全球未来五年面板产能增长动能几乎全部源于大陆面板厂的新建的高世代产能, 2019年的大陆面板新增产能达572.16 万片,2020 年778.2 万片,产能增长达到高峰;而偏光片产能扩张节奏与面板不匹配,19 年或有阶段性供应紧张:而从偏光片企业的角度,产能扩张相对面板滞后,且部分厂家聚焦高端收缩产能,导致2019 年较为确定的偏光片产能增长不足,依照我们的调研和统计,19 年产能增量主要源自三利谱、Nitto、诚美材:其中三利谱的合肥一期产线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满产,全年产能可达600-700 万平米、Nitto 位于深圳的1490mm 的前段产线现在在客户认证中,预计于今年年底量产出货、诚美材昆山2500mm 宽幅的产线 年下半年可以投产,Nitto 和诚美材19 年的产能爬坡情况尚待观察。综合而言,偏光片企业的扩产速度慢于面板企业的扩产速度, 2019 年偏光片的供应料将偏紧,偏光片价格有望回升。
液晶面板的尺寸决定了偏光片的需求量,单位面积的液晶面板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需要2倍左右面积的偏光片材料,所以大尺寸面板是偏光片的主要需求。根据IHS 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9 寸及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偏光片市场占比会一直维持在90%以上;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用偏光片需求面积基本持平,市场占比会从2014年的8.5%减少到2019 年的6.7%;大尺寸偏光片市场规模约为小尺寸的6 倍。
随着高世代产线的投产大尺寸面板的切割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使得电视的平均尺寸持续增加,根据Sigmaintell 的数据,从出货面积来看全球液晶电视的平均尺寸将从2016 年的42.7 英寸增加到2022 年底50.8 英寸,TV 面板平均尺寸仍将有一定的增长。电视尺寸的结构性变化能够为上游偏光片带来持续的新需求。
而中小尺寸的消费终端设备近年来出货量见顶,而且屏幕尺寸受限,所以中小尺寸面板的出货面积的规模很难进一步增加。
在全球产能向大陆转移的大背景下,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等大陆企业近年来持续投入高世代产线,高世代产线的投资周期长,投资所需成本高,一条高世代产线 亿元以上,从发展的新趋势来看,台湾地区和韩国企业逐步退出了高世代产线的竞争,我国大陆在高世代产线上独领风骚,已有和在建的8 世代以上的产线 条,位居全球第一,通过对高世代产线 年我国大陆在全球大尺寸的面板供给率上达到35.7%,超越了韩国居世界首位。
截止到17 年底我国大陆已投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在满产状态下偏光片理论需求量约为每年1.6 亿平方米左右;未来三年,预计京东方、惠科、中国电子、华星光电规划投资建设一条10.5代、三条8.5 代、一条6 代和一条11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达产后,偏光片理论年需求量还将新增约1 亿平方米, 2018年国内偏光片年需求量料将达到2.5 亿平方米左右。
按IHS 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大陆偏光片产能仅为1.3 亿平方米,相比需求存在接近产能缺口。这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产能,本土偏光片厂商有能力大规模生产液晶面板用偏光片的企业目前只有三利谱和深纺织两家。
综上所述,国内偏光片产业起步较晚,在技术积累方面与日韩企业差距较大,具体可以表现为偏光片的性能指标较差、良率低、附加功能少;偏光片的产线幅宽不足,没有成本优势等。下游面板以及模组厂商的发展带给偏光片厂商加大投资力度的信心,本土偏光片项目四处落地。通过自主研发或技术引进,国产偏光片厂商逐步打破了技术壁垒,实现了偏光片领域从无到有的突破,未来国产偏光片将有能力抢占大尺寸面板的市场。
前往应用市场搜索“模切之家”APP,模切行业求购、供应、库存、招聘、求职信息,一网打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